- 信息来源:江苏信访
- 发布日期:2025-07-22 16:10
- 浏览次数:
“下着大雨还帮我们搬家,心里头热乎乎的。”2025年6月7日,在南通市崇川经济开发区(观音山街道)十八湾社区志愿者的冒雨协助下,葛某某一家正式告别租住16年的出租屋,入住安置房新居。这场特殊的乔迁仪式,为一起延续16年的信访积案画上圆满句号。
近年来,南通市崇川区委、区政府,始终将信访积案的妥善化解作为倾听民意、改善民生的务实举措和重点工作,明确在推进信访法治化的进程中,要以“事要解决”为核心,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、依法依规依情”,全力破解历史遗留难题。
【积案回溯:十六载租房困局与民生期盼】
随着观音山片区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,社会治理与城市发展步入转型期。在拆迁进程中,一些信访矛盾也随之产生。2009年12月,葛某某家拆迁后开始了漫长的租房生涯。因拆迁安置问题未能达成一致,一家人踏上信访之路,也因长期奔波于上访,葛某某一家6口无法稳定就业,失去主要经济来源,生活窘迫。16年间,葛某某一家居住于条件简陋的出租屋,夏日酷暑难耐,因长期租住在通州区先锋镇,被当地居民称“早成了先锋人,哪还像观音山的客”。相关部门与社区也多轮登门沟通,但该户思想固化,一直未能打开心扉,洽谈效果甚微。
此次在市、区两级统筹部署下,崇川经济开发区(观音山街道)迅速响应,于2月8日组建由拆迁、农经、信访、安置等多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,以“全天候走访+柔性调解”全力推进葛某某信访矛盾化解。
【三级联动:30天跑出矛盾化解“加速度”】
面对葛某某及家人多年积怨形成的思想疙瘩和情感坚冰,工作专班秉持“不回避问题、不推诿责任”的态度,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开展攻坚。专班建立了“每日会商—政策解读—困难响应”机制,每日风雨无阻、不分昼夜反复登门,即便遭遇闭门羹和情绪激动的指责,也始终保持理解和尊重。专班成员不厌其烦设身处地站在葛家角度进行政策解读,一笔笔算清补偿账、人生账、生活账;一点点拆解心中的疑虑和误解,逐步消融当事人横亘16年的坚冰;一次次用真情换真心的行动换来了葛某某户的喜悦笑容。针对葛家反映的过渡安置、搬家帮扶等燃眉之急,专班不等不靠、马上就办,定制全流程解决方案。在崇川区各部门高效协同下,经过30天不舍昼夜的持续帮扶,于3月9日凌晨终于与葛某某签订协议。
“关键是让群众感受到政府解决问题的诚意。”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,工作组在坚守政策底线的同时,主动对接葛某某家庭需求——从协调落实合适房源到组织志愿者打包搬家,从协助办理入住手续到推荐合适就业资源,工作专班以“将心比心”的真诚和“全周期跟进”的举措,实现“安置—生活—就业”闭环服务,让葛家人真切感受到了尊重与关怀。
【治理温度:从信访积案到民心账本的价值转化】
搬家当日,尽管大雨滂沱,街道工作组、社区志愿者仍准时上门搬运家具,街道相关负责人到场祝贺:“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。”如今,葛某某一家已在新居开启生活新篇章,“日子会越来越好”的期许正成为现实。
这起积案的化解,是崇川经济开发区(观音山街道)推进“信访工作法治化”的缩影。近年来,开发区始终将信访窗口作为联系群众的“连心桥”,通过建立“领导包案+专班跟进+多元调解”机制,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。